预清洗:内镜使用后应立即进行预清洗,去除污物和可见的有机残留物。
清洗:使用专用的清洗剂和设备,如超声清洗器,彻底清洗内镜的所有部件,包括管道和操作部。
消毒:根据《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(2004年版)》,内镜应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高水平消毒,如2%碱性戊二醛,确保达到规定的浸泡时间。
化学和生物学监测:定期对消毒剂的浓度进行化学监测,并进行生物学监测以验证消毒效果。
干燥:消毒后,内镜应彻底冲洗并干燥,以防止微生物在潮湿环境中滋生。
储存: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应储存在干燥、清洁的环境中,避免再次污染。
人员培训:操作人员应接受适当的培训,熟悉内镜清洗消毒器的操作流程和维护保养。
设备维护:定期对清洗消毒器进行维护和校准,确保其性能稳定和可靠。
记录和监控:记录每次清洗消毒的过程和结果,包括使用的消毒剂、时间和温度等,以及任何监测结果。
遵循国家标准:确保清洗消毒器和操作流程符合国家标准《内镜消毒效果评价方法》的要求。
注: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